('\n
洁白的“瑞棉”在九间殿惊艳亮相之后,并未如昙花一现般沉寂下去,反而在苏妲己的精心策划和纣王的热情推动下,迅速转化为一股实质性的变革力量。
\n
朝歌城内,靠近王宫的一处原本废弃的官营作坊区域,此刻变得异常热闹。工匠们在杜元铣的监督下,挥汗如雨,修缮房屋,打造器具。这里将被改建为第一座官营纺织工坊,苏妲己亲自为其命名为“天衣坊”,取“天赐之衣,普惠万民”之意。
\n
苏妲己并未直接抛出那些超越时代的“流水线”、“标准化”等现代术语,而是巧妙地将其融入具体的指导中。
\n
她通过杜元铣,向工匠们传达了“分工协作”的理念:擅长木工的,专心制作一种经过她简单提点、由能工巧匠完善的新型纺车和织机——这些器械虽然仍以木石结构为主,但在传动效率和操作便利性上,已远超这个时代普通的纺锤和腰机。
\n
另一部分人手,则负责将杜元铣送来的、经过初步扎花去籽的棉絮,进行梳理、纺线。再有一部分人,专门负责将棉线织成布匹。
\n
“各司其职,熟能生巧。”苏妲己这样对杜元铣解释,“比起一人从头到尾完成所有步骤,如此分工,效率可提升数倍。”她还强调了“规制统一”的重要性,要求纺出的线要粗细均匀,织出的布要幅宽一致,以便于后续裁剪和分配。
\n
杜元铣虽觉此法新奇,但严格执行下来,果然发现作坊的产出速度远超预期。看着洁白的棉絮在工匠手中变成雪白的棉线,又在一排排新式织机上化作柔软的棉布,他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n
这不仅仅是完成一项任务,更像是在亲手缔造一个崭新的、更加温暖的未来。
\n
第一批棉布和填充了棉絮的冬衣样品被呈送到纣王面前。纣王抚摸着那柔软、厚实、却远比皮裘轻便的棉衣,龙心大悦。
\n
他当即下令,优先为朝歌戍卫的兵士和宫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