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权建设提供重要参照。
\n
然而,摆在眼前的现实却不容乐观。除了少数久经考验的高级干部,多数投身地方政务的同志都是"新兵蛋子"。
\n
不少干部虽有满腔革命热情,却因文化水平有限,甚至大字不识几个,面对纷繁复杂的政务工作往往力不从心。
\n
无奈之下,各级政府不得不大量聘请民主人士参与政务管理。这些民主人士虽有专业知识与管理经验,但在思想理念与政策理解上与我党存在差异,必然导致政令执行中会层层折扣,甚至会被歪曲。
\n
在这样的背景下,兼具军政经验与理论素养的他,无疑成为了地方政权建设中急需的"定盘星"
\n
………
\n
寒风裹挟着华北平原的沙砾,将天津战役的硝烟气息吹向广袤的冀北大地。
\n
这场牵动天津,北平、石家庄、张家口、大同等重镇的战略行动,笼罩着整个华北地区。
\n
而陈朝阳所部赴任昌平,则是要从渤海之滨的天津塘沽出发,一路北上,到通县、经顺义,之后便是昌平,200公里的征程,预计需要三天时间。
\n
彼时,我军机动化水平有限,为了及时支援前线,陈朝阳部依旧依赖传统的骡马运输。
\n
两千人的队伍也是浩浩荡荡,一辆略微老旧的吉普车在颠簸中行进。
\n
陈朝阳特意将徐卫华叫到身边,两人并排而坐。
\n
“卫华同志,把你从野战部队调到这小县城赴任,底下恐怕有不少战士说怪话了吧?成了地方卫戍团,是少了许多战场杀敌的功绩。”说着,他从那军大衣中掏出一包飞马牌香烟,抽出一根递给徐卫华。
\n
听到询问,徐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