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万武跑去打电话。
……
与此同时,一辆黑色的奥迪正行驶在通往城郊的公路上。
开车的人是曲元明。
后座上,李如玉正低头翻看着一份文件。
文件是曲元明连夜整理出来的,关于江安县几个重点亏损企业的原始档案。
车厢里很安静。
忽然,她合上了文件。
“昨天那个,是你女朋友啊。”
曲元明沉默了几秒。
“是前女友。”
“我们已经分手了。”
说完这两个字,他没有再做任何解释,而是立刻将话题拉回了工作。
“书记,我们现在去的地方,是红旗厂旧址。”
奥迪车平稳地转过一个弯,速度慢了下来。
眼前出现了一道锈迹斑斑的铁艺大门。
一侧的门柱上,写的“红旗机械制造厂”几个大字。
经过风吹日晒,早已斑驳脱落,只剩下模糊的轮廓。
大门虚掩着,一把链条锁松松垮垮地挂在上面。
曲元明将车停在路边,熄了火。
“书记,到了。”
曲元明下车,为她拉开车门。
李如玉走下车。
“书记,您看。”
曲元明伸手指着不远处一个空荡荡的水泥基座。
“那里原来立着一座铜像,是第一代劳模张铁山,我们县里第一个去省里开表彰大会的工人代表。”
“铜像呢?”李如玉问。
“三年前,厂子最后一次变卖资产,铜像被当成废铜,按斤卖了。”
李如玉没有说话,迈步朝厂区走去
曲元明跟在她身后半步的距离,继续他的解说。
“红旗厂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最辉煌的时候,是整个地区最大的农机生产基地。我们江安县第一辆拖拉机,第一台收割机,都诞生在这里。厂里有五千多名职工,算上家属,将近两万人靠这个厂子吃饭。”
他指着一栋墙皮大面积脱落的五层小楼。
“那是厂里的子弟学校。”
李如玉停下脚步,看着那栋教学楼。
而现在,只剩下破败。
“转折点是十年前。”
“市场化改革,加上经营不善,红旗厂开始走下坡路,连年亏损。五年前,县里主导,对红旗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