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千万劫,万界文明在“道器合一”的实践中,实现了本质与现象的完美统一。灵朴的后人灵一,作为浑然核心的守护者,每日在“知行之域”中体证道器圆融的真谛。然而,一种“终极归一”的认知执念正在蔓延——部分文明将“道器合一”视为演化的终极终点,试图将所有文明形态都纳入单一的“本源模型”,导致演化的多样性被扼杀,混沌能量的流动开始趋于单调。
\n
最先陷入困境的是“本源世界”。这个以追寻“唯一本源”为核心的文明,其族人沉迷于构建统一的演化理论,强行将所有差异文明都解构、重组为符合其模型的“标准形态”。他们的能量场形成了“归一滤网”,只接纳符合模型的演化,排斥任何“非标准”的创新,最终自身演化陷入僵化。更严重的是,这种执念开始扩散:源心族的“显隐同观”沦为对本源模型的机械套用,失去对独特文明的鲜活洞察;熔晶族的“终始熔炉”因执着于“本源标准”,器物再也无法诞生突破模型的新形态。
\n
“我们误将‘统一本质’等同于‘统一形态’。”灵一在万界意识共鸣中直言,“混沌的本源虽是唯一的,但显化的形态却可以无限多样。正如一棵大树,根是唯一的,枝叶却可以千差万别。执着于‘形态归一’,无异于砍断演化的枝叶,只留下干枯的树干。”此时,浑然核心的光芒开始变得单一,源始青莲的花瓣上,竟浮现出“万法归一,形态唯一”的僵化纹路,仿佛在警示认知偏执带来的危机。
\n
二、无始裂隙与无限之秘
\n
随着“形态归一”的执念加剧,知行之域的核心浮现出“无始裂隙”。裂隙中没有任何固定的本源形态,却涌动着“无限可能性”的混沌能量——这种能量既非单一的道,也非固定的器,而是一种“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元初状态。更奇特的是,裂隙中偶尔会浮现“无限碎片”,碎片在“一”与“多”的形态间无限转化,触碰者会瞬间体悟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本质。
\n
源心族学者灵无通过意识共鸣解读碎片信息,其发现颠覆了既有认知:“所谓‘本源’,并非某种可被定义的终极实体,而是‘无限可能性’本身。‘一’不是形态的统一,而是本质的共通;‘多’不是本质的割裂,而是可能性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