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挤得变了形,却死死攥在手里。
\n
逃回汴梁时,他衣衫褴褛,见到老李第一句话就是:“杨业呢?西路军的红薯干还够吗?”
\n
话音未落,内侍捧着个染血的布包进来,里面是半块烤焦的红薯,还有片带箭孔的薯叶。“陛下,杨将军……杨将军为掩护百姓撤退,力战而亡。这是他最后烤的红薯,说要留给陛下。”
\n
赵光义捏起那半块红薯,甜香早已散尽,只剩血腥气。他突然想起皇兄当年的话:“兵权能放,红薯香不能放。”可如今,不仅失地没收回来,连忠勇的将军都没护住,这红薯,还怎么烤得热?
\n
当晚,他独自蹲在冷透的红薯炉边,把焦红薯皮放在炉底,添了炭却怎么也烧不旺。柴宗训拎着小水壶走来,看着田垄里的枯藤哭:“皇叔,红薯苗都冻死了,杨叔叔还能回来吃烤红薯吗?”
\n
赵光义没说话,眼泪砸在炉壁上。他终于明白,皇兄的江山从不是靠打仗打出来的,是靠一炉炉红薯暖出来的。他急于证明自己,却丢了最根本的民心。
\n
几日后,石守信带着百姓送来的红薯种进宫,放在炉边:“陛下,这是百姓选的最好的薯种,说等开春种上,总能盼个好收成。杨将军虽走了,但他守的百姓还在,这红薯就得接着种。”
\n
赵光义看着那些饱满的薯种,又摸了摸怀里的焦红薯皮,突然站起身:“传旨,停建宫殿,把钱省下来给北境百姓买粮种。让户部重新清点红薯种,明年开春,朕亲自去北境教百姓种薯。”
\n
他顿了顿,声音发颤:“再给杨将军立祠,祠边要种满红薯——让后世都知道,大宋有位爱百姓、爱红薯的忠勇将军。”
\n
开春时,紫宸殿后的红薯田又种上了新苗,赵光义亲自翻土,动作笨拙却认真。老李在旁边教他:“先帝说,种薯要深根,治世要实心。”
\n
赵光义点头,把焦红薯皮埋在田垄里——这是皇兄的根,也是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