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之,曰:史官当书之。上悦,赐金帛慰劳。’”
\n
范质在旁边赶紧打圆场:“陛下当日已知错改错,赏了大臣,这已是明君风范。”
\n
“风范谈不上,但这字得改改。”老赵捡起块土坷垃,在地上画了个红薯,“别光写朕发脾气,得加上一句——朕后来去瞧那大臣,给了他两筐烤红薯,还跟他约好,等宫里红薯熟了一起吃。”
\n
薛居正忍不住笑:“陛下,起居注讲究实录,加这个……怕是不合规矩。”
\n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老赵指着田里的红薯苗,“朕当皇帝,不求史书上写得多威风,只求写得实在——百姓翻开史书,知道大宋的皇帝爱种红薯、疼百姓,比写十句‘明君圣主’都强。”
\n
他顿了顿,又说:“你记着,往后这起居注,多写点百姓的事——哪州的红薯丰收了,哪县的粮价降了,哪户人家靠着种红薯吃饱了饭,这些才该记在最前面。”
\n
薛居正点头应下,心里突然明白——这位皇帝要的,不是史书上的虚名,是实实在在的治世。
\n
种完红薯,老赵拉着薛居正往偏院的烤炉走,老李早已烤好了红薯,甜香扑鼻。老赵递给他一块:“尝尝,这是去年陈桥驿的薯种,甜得很。”
\n
薛居正接过红薯,咬了一口,甜汁顺着嘴角淌。就听老赵又说:“朕打算下道诏,让江南、两浙的州府多种些占城稻,江北各州就广种红薯、水稻,参杂着种,万一遭了灾,百姓也有口吃的。再让户部设个常平仓,丰收时高价收粮,饥荒时平价放粮,不能让百姓饿肚子。”
\n
“陛下此举,真是百姓之福!”薛居正放下红薯,拱手道,“臣这就把这话记下来,让后世都知道陛下的仁政。”
\n
“别光记朕,记上老李,记上石守信他们,记上所有帮百姓种红薯的人。”老赵摸了摸怀里的焦红薯皮,“这大宋的治世,不是朕一个人能撑起来的,是一炉炉红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