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里,走到哪里都带着对她的牵挂——看到朗州的江,会想起她;吃到她做过的糖糕,会想起她;甚至听到民间的情歌,都会想起她曾经陪他一起听的样子。
\n
晚年的刘禹锡,坐在洛阳的小院里,看着夕阳西下,手里拿着一本旧书,书里夹着一片当年裴氏种的桃花瓣,还有薛氏织的一小块布。他可能会想:如果裴氏还在,看到他中进士,会不会更开心?如果薛氏还在,看到他回长安,会不会笑着说“我就知道你能行”?
\n
这些遗憾,成了他人生里的缺口,却也让他的诗更有温度。因为他写的不是“别人的感情”,是亲身经历的甜与痛;他说的不是“空洞的道理”,是岁月教会他的珍惜与怀念。
\n
读刘禹锡的诗,除了看到他的硬气,还能看到他的柔软——那个24岁失去妻子的年轻人,那个在朗州失去陪伴的贬官,那个晚年坐在小院里怀念旧人的老人,其实从未走远。他把自己的情与痛,写进了诗里,藏进了岁月里,等着我们某天读起的时候,能轻轻说一句:“哦,原来你也有过这样的真心。”\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