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他想帮令狐楚,却被李党骂;他想和王氏好好过日子,却总在外地;他想写心里话,却怕被人打压。这些“不能说”的心事,托给诗,托给杜鹃鸟的叫声。
\n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两句最美,也最痛。海里的珍珠,是蚌的眼泪变的;蓝田的玉,在太阳下会冒出淡淡的烟。他说“我的眼泪,就像海里的珍珠;我心里的遗憾,就像蓝田玉的烟,看得见,摸不着”。
\n
这珍珠和玉,可能是柳枝送他的那块玉,可能是宋华阳给他的诗稿,也可能是王氏生前缝的衣服。这些东西都还在,可送东西的人不在了,想做的事没做成了,只剩下“看得见,摸不着”的遗憾。
\n
最后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感情啊,等到现在回忆的时候才觉得珍贵,当时我就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珍惜。
\n
这句话戳中了多少人?我们不也这样吗?年轻时错过的人、没抓住的机会,等到老了回忆起来,才觉得“当时要是好好把握就好了”,可当时的自己,就是迷茫,就是不知道。
\n
比如他回忆柳枝,觉得“当时要是早点回来就好了”;回忆宋华阳,觉得“当时要是勇敢点就好了”;回忆王氏,觉得“当时要是多陪她几天就好了”。当时的他,要么在考进士,要么在应付党争,要么在被贬的路上,只能“惘然”——迷茫地看着机会溜走,看着爱人离开。
\n
这首《锦瑟》,不是写某一段爱情,是写了他一辈子的“迷茫与遗憾”:对爱情的遗憾,对理想的迷茫,对人生的无奈。就像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总有一些“要是当时”,可没有“当时”,只有“现在的追忆”。
\n
为啥他的“无题诗”,过了千年还能让人“心软”?
\n
李商隐的无题诗,没有写“我爱你”,没有写“我恨你”,连具体的人都没写,为啥过了一千多年,读起来还会心软?
\n
因为他写的不是“他的故事”,是“我们的情绪”。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