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他没说错。一千多年后,我们读他的诗,虽然不一定能完全懂他的“惘然”,却能感受到他的苦、他的才华,还有他那没实现的“欲回天地”的抱负。
\n
千年后,我们为什么还会心疼李商隐?
\n
现在的我们,不用经历“牛李党争”,也不用8岁就撑起一个家,我们还是会心疼李商隐——因为他的“苦”,其实是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难”。
\n
比如你毕业后想找个好工作,却处处碰壁,像李商隐考科举落榜一样;比如你想靠能力证明自己,却不小心卷入同事间的“小团体”,像李商隐夹在牛李党中间一样;比如你想给家人更好的生活,却发现能力不够,像李商隐“振兴家族”失败一样。
\n
我们心疼他,其实是心疼那个“努力了却没得到回报”的自己;我们喜欢他的诗,其实是在他的诗里,看到了自己没说出口的委屈。
\n
李商隐最让人佩服的,不是他的才华,而是他的“不放弃”。哪怕被党争打压,哪怕家里压力大,哪怕过得再难,他也没停下写诗,没放下“欲回天地”的理想。他就像一株长在石头缝里的小草,虽然环境差,却还是拼尽全力往上长,哪怕只开一朵小小的花。
\n
再读一遍他的《锦瑟》。下次觉得难的时候,想想李商隐——他比你难多了,却还是把苦酿成了诗,留传了千年。说不定你的“难”,将来也会变成你人生里的“宝藏”,只是现在,还没到“追忆”的时候。\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