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酒,耳朵里还飘着那胡笳声,就来了劲儿,“你听这胡笳,吹得人心里发堵——‘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吹之一曲犹未了,愁煞楼兰征戍儿’。你这一去,路上怕也能听见这声儿,要是想长安了,就想想咱今儿这杯酒。”
\n
颜真卿愣了愣,随即端起碗跟他碰了一下:“好!我记着你的诗,也记着这杯酒。等我回来,还在这儿,我请你喝更好的!”
\n
那天的酒喝到太阳落山,胡笳声停了又起,起了又停。颜真卿要走时,岑参一直送到酒肆外的大柳树下,看着他的马渐渐走远,尘土卷着披风的一角,像朵飘在风里的云。
\n
他站在那儿,手里还攥着个空酒坛,觉得那胡笳声又响起来了——不是乐师在吹,是心里的牵挂,跟着颜真卿的马蹄声,往河西去了。
\n
后来颜真卿在河西传旨时,果然遇上了风沙,夜里冷得睡不着,就把岑参送的羊皮披风裹在身上,闻着上面淡淡的酒气,就想起长安城外的那杯酒,想起岑参那句“愁煞楼兰征戍儿”,心里竟暖了不少。
\n
跟颜真卿这顿送别酒刚喝完没两年,岑参又在长安的慈恩寺跟高适遇上了——那会儿两人都有点“不得志”,岑参刚从安西回来,不想在京城当闲官;高适更惨,考了好几次科举都没中,琢磨着要不要也往边塞跑。
\n
那天是个大清早,长安的炊烟刚冒起来,慈恩寺的门刚开,岑参就背着个布包来了,包里装着俩胡饼和一壶酒。他刚要往塔下走,就听见有人喊他:“季深!你也来登塔?”
\n
回头一看,是高适,穿着件洗得发白的青布袍,手里也拎着个酒葫芦。两人一对眼,都笑了——这可真是“想啥来啥”,愁没人陪自聊聊心里话呢。
\n
慈恩寺的塔高得很,爬起来费劲。才爬了三层,高适就扶着栏杆喘气:“不行不行,我这腿都软了,你这跑过边塞的,体力就是好。”
\n
岑参拍了他一把,笑着说:“你这是光读书不走路,赶紧的,顶上风景好,能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