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权贵,见了他们兄弟俩,都得赶紧把座位擦干净请他们坐,宁王、薛王更是把他们当老师朋友待。这可不是吹牛,你想想,要是没真本事,谁会给两个外地来的年轻人这么大面子?
\n
兄弟俩的才华还特别“互补”——当时长安城里流传一句话:“天下右丞诗,朝廷左相笔。”“右丞”就是后来的王维,他的诗刚写出来,就能被歌女唱遍街头巷尾,比如那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十七岁写的,到现在过节想家,还得念两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你可能不知道,这首诗里的“兄弟”,指的就是当时还在蒲州的王缙——王维在长安想家,最想的就是跟从小黏在一起的弟弟。
\n
而“左相笔”说的就是王缙。他写公文、写碑志,笔锋稳、用词准,连皇帝都夸他“下笔如有神”。唐玄宗的《玄宗大明皇帝哀册文》,就是王缙写的,字字恳切,连大臣们读了都掉眼泪。
\n
更厉害的是他的书法,尤其隶书,写得端庄大气,当时的人都说“王缙一字值千金”——不是夸张,真有富商花大价钱请他写匾额,就为了贴在门上撑场面。
\n
那时候的兄弟俩,是长安文人圈里的“神仙组合”:王维带着王缙去参加文人雅集,酒过三巡,王维弹起琵琶,王缙就提笔写诗;有人请他们题字,王维写诗,王缙落款,一文一墨,相得益彰。
\n
晚上回到住处,兄弟俩挤在一张床上,聊白天见了谁、听了什么诗,聊未来想当什么官、想为老百姓做什么事。
\n
王维后来在诗里写过这段日子:“宿昔同游止,致身云霞末”——以前咱们一起游玩,一起想着能在朝堂上有一番作为。那时候的他们,眼里全是光,心里全是对未来的盼头,而这份盼头里,从来都不是“我要怎么样”,而是“咱们要怎么样”。
\n
安史之乱:他陷贼中写“凝碧池”表忠心,他在前线打仗换他一条命
\n
谁也没想到,一场安史之乱,把兄弟俩的人生掀了个底朝天,也把他们的兄弟情,结成了“生死之交”。
\n&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