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n
反正从那以后,再也没人见过骆宾王这个人。
\n
他的诗,却没消失。
\n
《在狱咏蝉》被人抄下来,传遍了全国,那些跟他一样的寒门子弟,读着“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都想起了自己的委屈;
\n
《帝京篇》成了写长安繁华的“千古第一诗”,后来的诗人写长安,都要学他的笔法;
\n
《讨武曌檄》被收录进史书,连武则天后来都让人把它刻在石碑上,说“这么好的文章,可惜写得不是时候”;
\n
还有《于易水送人》,成了侠客们最喜欢的诗,每次有人送别,都会念一句“今日水犹寒”。
\n
杜甫读了他的诗,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为他正名;白居易读了他的诗,说“骆生何太甚,救杀亦多端”,佩服他的勇气;苏轼读了他的诗,说“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羡慕他的侠气。
\n
一千多年后,有人在洛阳大狱的遗址上,立了一块碑,上面刻着《在狱咏蝉》的全文。有个小孩问大人:“这个骆宾王,到底是谁啊?”
\n
大人笑着说:“他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侠客。他虽然失踪了,可他的诗,一直活着。”
\n
是啊,骆宾王的人,可能“陨落”了——他没当上官,没干成“惊天动地”的大事,最后还成了“逃犯”;可他的诗魂,早就“重生”了——他的诗,记录了一个寒门士子的挣扎,记录了一个时代的迷茫,更记录了文人的骨气和侠客的勇气。
\n
现在,我们再读《在狱咏蝉》,读到的不只是一只蝉的悲鸣,更是一个文人的坚守;
\n
再读《帝京篇》,读到的不只是长安的繁华,更是一个时代的矛盾;
\n
再读《于易水送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