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我大伯五八年从鸭绿江那边回来,补发了之前工资,好几千块呢,他将大部分钱都分给了牺牲的战友家庭。”
这话一出,众人纷纷颔首。
这事儿,谁都清楚。
见众人反应,王小北接着讲:“那时候家里困难,大伯给了我们400块,说是借,可我们一直没还,其实是大伯压根儿没打算要。这犯法了?还是说这点钱不够我家用的?要不算算账?”
这事,大伙也都清楚。
张美英早就在院子里念叨过不知多少回了。
五八年那会儿,别提别人,就连杜大爷家,能剩个百十块钱都不错了。
毕竟从五五年下半年起,新旧货币兑换比例可是一比一万,之前的通胀厉害着呢。
真要说挣钱存钱,还得从五六年开始算起。
再算上平时的吃穿用度,人情往来,可不是个小数目。
到了五八年,能存上百元的家庭都不多见。
一个院子能有两三家这样的,已经很了不得了。
王小北话音刚落,没等杜玉泉插嘴,又接着讲:“说到吃,院子里谁不清楚,我偶尔搞些鱼啊野味的,换回来的东西,院子里可都有目共睹。”
他就差直接提及那次用渔网捕鱼的经历了。
“说到手风琴跟我姐那小提琴,二手货,都是大伯心疼我们买的,发票都在,想看不?”
“我们的衣裳,十有八九是大伯厂里处理的瑕疵品,你也想验验真假?”
“还有我那辆自行车,救人时人家感激送的旧车。”
……
“要不再算算,家里这么些人,挣的工资加一块儿是多少?”
王小北面无表情,一连串问题砸得杜玉泉哑口无。
他总觉得王家经济状况不对头,这么一盘算,似乎真没啥大不了。
那份工作,三百块换的,这事儿街坊四邻哪个不清楚。
那是人家自愿的。
见杜玉泉沉默不语,王小北面色更冷。
“本想给你留几分面子,季珊那回粮本不见了,你当没人看见?别以为我不知道,我当时就在旁边,你倒好,一点没察觉。还有那次你偷东西被抓,送去改造,你以为没人记得?”
“我看你是死性不改。”
他话锋一转:“雷大爷那张字条我也看见了,你们家有谁是清清白白的?”
这话一出,杜家人脸色齐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