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比此时,虽然因为宝钞停发,让宝钞的价值稳定了不少,可前一波的价格调节,却还在向外扩散。
这就会导致偏远地区和中心地区宝钞价值不同,要想用不同的价值收税,就会产生巨大的工作量和贪腐问题。
所以内阁群臣这个愁啊,既担心收了之后,国库收入会骤降,又担心一旦改收,会增加民间的疾苦!
不过就在这时,大明朝户部尚书夏原吉出面了,他给朱棣递了个折子,提议让商人向政府缴纳宝钞,换取食盐去贩卖。
这便是著名的钞中盐法,也是夏原吉在朱棣去世之后,方才向朱高炽进行的提议。
因为在朱棣时期,年年征战,宝钞年年收,朝廷年年发,平均每年发行一千五百万贯以上,且每年都在增发。
这虽然支持朱棣各种做了诸多大事,但也导致宝钞的回收毫无效用,夏原吉深知只要朱棣不下台,那宝钞就无法回收。
但现在不同了,虽然自从朱棣回朝之后,大明朝一直都在打仗,可打的都是小规模战役,多的一两万,少的几千。
且这些战争背后都有琼州出手,这使得消耗大大减少,而朱棣也开始停发宝钞,于是夏原吉便知道,改革之时来了!
而这钞中盐法的好处便在于,不直接回收百姓手里的宝钞,而是通过商人售卖食盐间接回收。
盐是每个人都要吃的,而商人为了换取更多的盐引,便会收取更多的宝钞,最终让宝钞流入朝廷。
虽然同样是回收宝钞,但却减少了税收带来的问题,远比在税收的同时收取宝钞,要来得稳妥。
这个办法一出现,朱棣自是大喜,当即允诺了此议,并赏赐了夏原吉一番,而夏原吉的办法,也让内阁阁臣打开了思绪。
他们寻思,既然宝钞不能直接回收,那能不能间接用另一种方式替代?比如将收税的方式改为收粮食加上琼州币。
毕竟,眼下大明境内,实际上正流传着两个币种,一个是宝钞,另一个就是琼州银行发行琼州币。
相较宝钞来说,琼州币十分坚挺,即便进入了大明境内,价值依旧没有贬低,由于大明银行的存在,琼州币随时可以兑换金银,即便没有大明银行的地方,商人也认琼州币。
而琼州币此时的价值大概在一琼州币一两三钱银子,往下还有一角,一分,换算一下,一琼分相当于十二钱左右。
由是解缙在经过换算之后,上表朱棣,表示今年税收可以改收琼州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