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每一个士兵对于黑火药都陌生,也缺乏敬畏,所以李凡必须亲自上阵,来调教大唐的第一个火药营。
当天夜里。
李凡深夜挑灯,编纂了史上第一本火器使用方针。
其中主要的就是黑火药的注意事项,比如远火,远高温,避免碰撞等等。
他也可以说是倾注心血了,忙到下半夜就在榻上对付了一宿,早晨李璇玑过来送早膳,简单吃了几口立刻就去三苑了。
这里的十万府兵早已经人去楼空,只留下了漫山遍野的庄稼以及军事演武场。
其农耕维护,已经交给窦氏商会在内的三个商会雇佣百姓打理,也算是缓解了一下因为通商暂停所带来的阵痛。
清晨时分,一支由神武军中挑选的三千名将士早已经在此等待。
他们平均年纪不过二十五,非常年轻,且基本识字,接收新事物,新概念的能力要远比一些大老粗强。
他们仅被通知要成立一个新的营,且会有专人实训。
结果一大早发现专人竟是圣人!
一个个瞠目结舌,还以为自已看错了。
随即,李凡展开了紧锣密鼓的训练,除了抛投铁球这些日常训练以外,他还亲自授课,给他们讲解黑火药的原理和知识。
力求最短时间内,培养出一支可以用于战场的火药营。
而这个三千人的规模实际上是多了,一共成品二十多万斤黑火药,预计大唐军工开足马力也就造一万七千颗唐雷出来。
且因为部分唐雷被要求做大,一颗大型唐雷的黑火药含量不止十斤,有可能做出来的成品还要更低。
而且还要分一些给工部,用于矿山开凿,以得到资源循环。
所以平摊下来,一个人实际到手能扔的唐雷可能不足四颗。
当然,杀伤力那肯定是恐怖的。
一次性多教一些出来,也是为了以后准备,等到实战运用了,那火药营就属于老兵了。
以后还能一个带一个,成为大唐新一轮的军事人才。
就这样,日复一日。
李凡陷入了又一次的忙碌中,天天在三苑和火药营待在一起,早出晚归,连续了半个月都没去后宫睡。
在此期间,李凡的圣旨早已经传开。
各河舶,海上贸易税务的大幅度减免,加上三万水师将正式用于东海护航,打击海盗,一定程度鼓励了大唐商人走海路经商。
而承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