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绿色,虽然唐朝没有太多调料,但细盐是有的。
北方的羊加点盐,就是极品美味。
李欣为李凡盛了一碗。
李凡一开始也没觉得奇怪,正常就吃,可当玉米咬到嘴里的时候,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反反复复对着筷子看。
“陛下,怎么了?”
“是味道不喜欢吗?”李欣心里一个咯噔,在她的眼里没伺候好自已男人,就是自已的罪过。
“不是。”李凡蹙眉,突然一下整个人噌的一下站了起来,吓了李欣一跳。
“这特么!”
“这特么不是玉米么?”李凡猛然惊呼,眼睛瞪大,可跟铁牛一比。
“玉,玉米?”李欣杏仁眸子茫然,从未听说过。
“陛下,当地人叫这个是黄棒子啊。”
李凡不顾烫手,直接伸手将汤里的一块玉米抓了起来,反复抠剥。
虽然和后世的玉米有着一些差距,颗粒不够饱满,整体也不够大,但这的的确确就是玉米啊!
他震惊!
因为唐朝是没有玉米的,玉米是再过几百年人类的技术不断提高,各地实现了互通,才从16世纪从中亚的丝绸之路传入的。
他记的很清楚!
“这东西是从哪里来的?”他激动的抓住李欣,掩饰不住的兴奋。
玉米适应性极强,不像传统农作物对于土地,气候要求那么高,历史上明朝中后期就是靠了这玩意熬过了饥荒。
可以说这玩意仅次于土豆!
一旦大面积种植,大唐的口粮就又得到了一重保障。
而在古代,口粮增加,会直接推动人口的增长!
李欣有些茫然:“陛下,是从一位牧民那里换来的。”
“牧民在哪?”
“这……就在阴山东麓的石房。”李欣道。
“来人!”
“备马!”
“快!”
“你跟朕一起!”
“诶,陛下,您还没吃饭啊。”
“不吃了,这事成了,朕饿三天都成!”李凡拉着人就往外冲。
外面的近卫们一见李凡这样,就知道是有什么大事,陛下一般都很淡定的。
仅仅一刻钟的时间,李凡带人快马加鞭,举着火把,冲到东麓。
沿途所有的石屋被惊动,但由于唐军只对付回纥军队,不针对平民,所以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