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屏左半区滚动着五道口地块的实时人流数据,右半区是财政拨款路径图谱,中间一条时间轴缓缓向前推进,标注着未来十年的土地估值曲线。
\n
这条线原本只延伸到五年后,今天凌晨三点,系统自动触发了模型迭代协议。预测周期从六十个月拉长至一百二十个月,算法权重重新分配,加入了人口净流入率、高校科研转化效率、初创企业存活周期三项新参数。结果出人意料——2013年之后,曲线开始近乎垂直上升。
\n
他站起身,拿起桌上的平板走出安全屋。走廊灯光平稳,脚步声在地砖上清晰可闻。工程部昨晚提交的设备验签日志已经同步进系统,摄像头固件问题暂时封堵,但真正的漏洞不在硬件,而在认知层面。有人想让他怀疑自己的判断,动摇对系统的信任。
\n
而此刻,最好的回应就是展示它不可撼动的逻辑。
\n
股东大会现场座无虚席。股东们翻看手中的电子报告,低声交谈。前排几位投资人眉头微皱,显然对近期接连出现的技术警报感到不安。他们更关心的是回报周期是否会被拉长,而不是什么“长期价值”。
\n
陈帆走上讲台,没有寒暄。他点开全息投影模块,一道淡蓝色光幕从桌面升起,三维地图浮现出来——五道口区域被高亮标出,周边高校以点阵形式环绕分布,每所院校上方浮现出近五年科技专利申报数量的动态柱状图。
\n
“我们过去用三年租金收益评估一块地的价值。”他的声音不高,但穿透力极强,“现在我要用十年产业增长来定义它的边界。”
\n
话音落下,三组数据流同时注入模型:北京户籍与非户籍人口迁移比例、海淀区高新技术企业年度注册增长率、地铁线路覆盖半径内写字楼空置率。地理热力图随之刷新,颜色由黄转红,最终在五道口核心圈层凝成一片深紫。
\n
“这不是地产项目。”他说,“这是下一个十年的创新枢纽。”
\n
全息影像切换,虚拟园区拔地而起。智能交通系统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