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政策动向,配合外部行动节奏。
\n
他拿起平板,翻看之前收到的那份教育基建中标公告。两家公司间接关联前任主管项目的事,他曾觉得只是巧合。现在看,或许根本就是同一张网。
\n
电话响起,是现场负责人。
\n
“嫌疑人身份确认了。”对方语气低沉,“前某安防公司工程师,三年前离职。擅长嵌入式系统开发,精通监控设备底层协议。”
\n
“有没有供述?”
\n
“拒不配合,一句话不说。但我们搜到了一本笔记本,记录了过去三个月的所有攻击尝试,包括失败次数、响应延迟、系统防御升级时间点。每一条都标了星号,像是在做实验。”
\n
陈帆闭了闭眼。
\n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入侵。这是长期观察、反复测试、不断优化的系统性渗透。
\n
对方清楚他的每一个反应节奏,了解系统的每一次迭代。
\n
所以他才能精准选择突破口——在他刚刚平息商户质疑、放松外围警戒的时候,悄然发动攻击。
\n
“把笔记本内容全部数字化。”他睁开眼,“重点标记所有提到‘模型更新’‘权限变更’‘高管动线’的条目。”
\n
挂掉电话,他靠在椅背上,手指无意识摩挲着桌角的mp3播放器。这件旧设备陪他走过多次危机,因为它从不上网,所以最安全。
\n
但现在的问题是,敌人已经摸清了他的习惯,甚至可能知道他有备用手段。
\n
他打开通讯录,找到那个仅存号码的联系人——政策专家。最后一次通话是在两天前,对方警告地铁规划可能变动。
\n
当时他以为那是善意提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