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零二分,媒体观察团进场。几名财经记者手持录音笔,在中庭随机采访顾客。系统监测到关键词“算法冷冰”“机器没人情”短暂升温,立即触发舆情响应机制。
\n
陈帆回到指挥席,调出动态热力图投影。画面上,红色的区域自然聚集于休息区与亲子互动角,蓝色冷区集中在电梯井附近。一条隐形动线贯穿三层楼面,恰好串联起书店、咖啡馆与文创集合店。
\n
“叫他们过来。”他说。
\n
记者们被请入指挥中心。大屏正播放十分钟前的客流演化过程。
\n
“这不是我们规划的。”陈帆指着屏幕,“是顾客自己走出来的。”
\n
他放大一处交叉口,显示两个原本独立的品牌活动因人流交汇产生叠加效应,现场转化率提升近四成。“你们说机器不懂温度,可数据显示,人们愿意为某种氛围停留。我们只是看见了它。”
\n
有记者提问:“是否担心过度依赖系统导致运营僵化?”
\n
“系统不决定什么该存在。”陈帆回答,“它只告诉我们,什么已经被选择。”
\n
发布会结束于十二点十八分。《首日运营白皮书》自动生成,并推送至所有合作商户后台。内容包括各品牌坪效排名、顾客驻留热点分布、以及跨品类消费关联性分析。
\n
下午两点,系统再次捕捉到异常行为。一名女性顾客在二楼女装店试衣后声称“尺码全缺”,要求店员查询库存。她连续走访四家同类店铺,均以相同理由未完成交易。系统比对其手机信号,发现与上午差评男子曾处于同一通信簇内。
\n
“又是他们。”技术员说。
\n
“别拦。”陈帆抬手制止,“让她继续。”
\n
他知道,这些人想制造“人气虚假”的舆论印象。但只要不破坏设施、不影响他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