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神经拟态服务器的环形指示灯由蓝转绿,冷却液流速回落至基准线。主控屏上,情绪热力图的波动曲线趋于平稳,亚太区域的红点逐一熄灭。系统日志显示,最后一次信号推演已完成,资源分配恢复正常。
\n
陈帆收回视线,指尖在控制台轻敲两下。他调出过去四十八小时的逻辑变更快照,逐条核对闭环学习路径。所有权重调整均落在预设区间内,未触发越界警报。他轻点确认键,解除算力封锁指令。
\n
“让它继续运行。”他对周婷说,“每十五分钟同步一次状态。”
\n
周婷点头,在权限面板中更新策略参数。李航则切换至底层监控界面,检查内存占用与功耗曲线。主机外壳温度已降至常温,震动消失,整套系统进入稳定观测模式。
\n
陈帆打开内部通讯,接通楼上实训区。
\n
“张磊,把昨天的模拟交易报告发来。”
\n
声音传出不到十秒,文件已上传至主控终端。三支学员团队的操作记录整齐排列,收益曲线并列展示。其中一组在二十四小时内实现超额回报17.3%,其余两组分别亏损4.2%和6.8%。
\n
他放大第一组的数据流,追踪其决策节点。早盘阶段,该团队并未急于建仓,而是等待情绪热力图中三个关键机构席位连续出现高确定性信号后,才通过跨市场套利模型切入港股与a股联动标的。午后,当系统标注“协同压盘风险上升”时,他们提前平仓,并反向布局防御型资产。
\n
整个过程没有依赖自动执行指令,所有操作均由人工判断完成。
\n
“他们用了双因子验证。”陈帆说,“不是只看情绪指数,还结合了资金流向滞后周期。”
\n
周婷调出成员档案。三人均为金融系大三学生,连续两年参与夜班数据标注任务,累计处理十万两千余条市场行为片段。训练日志显示,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