帧都对应着面部肌肉的细微变化:眼睑抽动频率、嘴角牵拉幅度、喉部吞咽节奏。
\n
“检测到异常信号集群。”系统弹出提示,“目标对象:华东某公募基金首席交易员,时间戳:当前-8分12秒。”
\n
画面定格在一段十秒录像上。该交易员正面对镜头回答提问,表情平静,甚至带着笑意。但系统标记出三处生理指标偏离常态:右眉微抬持续0.4秒,瞳孔瞬时收缩,喉结出现一次非吞咽性颤动。
\n
“假笑。”周婷放大局部,“他在压抑紧张。”
\n
“继续追踪后续动作。”陈帆站在屏幕侧方,目光紧锁波形变化。
\n
三分钟后,该交易员起身离开座位,五分钟后,其所在机构账户下达一笔大规模减持指令,涉及三只热门科技股。
\n
“匹配成功。”李航调出统计模型,“过去七十二小时内,类似组合特征共出现十九次,其中十七次在三分钟内触发卖出操作,准确率89.7%。”
\n
房间里安静了一瞬。
\n
“这不是预测。”周婷轻声说,“是读取。”
\n
陈帆没有回应。他调出另一组历史数据,将去年三季度某次突发抛售事件中的交易员影像重新输入系统。几分钟后,结果返回:在官方公告发布前十二分钟,已有六名关键岗位人员表现出相同生理信号集群。
\n
“信息差不在消息本身。”他说,“而在身体反应。”
\n
李航立即着手优化数据流架构。原始信号维度极高,若按常规方式传输,带宽压力过大。他启用脉冲神经网络进行特征蒸馏,将原始视频流压缩为一组动态参数向量,保留关键神经响应轨迹,同时把数据占用降至原来的十五分之一。
\n
“可以实时跑了。”他确认资源占用率,“只要视频源不断,系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