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1998年3月15日,上午十点十七分。
\n
地点是南江市第三中学高三(4)班教室。
\n
陈帆睁开眼时,额头还贴着课桌冰凉的木面。他猛地抬头,视线撞上讲台前穿着灰西装的中年男教师,对方正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函数图像变换”五个字。教室里风扇吱呀转动,窗外梧桐树影晃动,阳光斜切过一排排旧桌椅。
\n
他低头看自己手——指节细长,指甲边缘有些开裂,袖口洗得发白,校服左1998年3月15日,上午十点十七分。
\n
地点是江城第三中学高三(四)班教室。
\n
陈帆睁开眼时,额头还贴着课桌冰凉的木面。他猛地抬头,视线扫过斑驳的水泥墙、老旧的日光灯管和黑板上未擦尽的数学公式。窗外梧桐刚抽嫩芽,风穿过走廊,吹动讲台边报纸的一角。
\n
他喘了口气,手指攥紧校服袖口。这身体太熟悉了——瘦,肩膀窄,指节还没长开。十八岁的手。
\n
可他的记忆停在2023年深秋,陆家嘴那间顶层办公室里,屏幕上跳动着纳斯达克指数。他是当时国内最年轻的对冲基金主管,代号“灰鲸”。一场车祸后,意识坠入黑暗。
\n
现在,他回来了。
\n
不是梦。心跳太快,耳鸣未散,但头脑异常清醒。他需要证据,确凿无疑的证据。
\n
讲台左侧的报架上,一份《中国证券报》被风吹得微微翻页。他盯着头版右下角的日期:1998年3月15日。
\n
再看内容。
\n
“政策利好推动基建板块回暖”——标题下,列出当日沪深股市重点个股行情。他的目光落在“陆家嘴”三个字上:收盘价7.80元,成交量较前一日放大近三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