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动力问题,杨光林这话一说,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是望向了他。
人们都明白他这话的意思,那就是第一机械厂可以生产大电机了!
如果非要套用这个时代的话来说,那就是第一机械厂已经为种花家的工业,放出了一颗“大卫星”!
“也就是说,1150mm辊压机的电机生产技术,你们已经掌握了?”
郑部长和毕副部长一起吃惊地问道。
他们是在机械厂的厂庆会上,见到过电动制砖机上的那台电机,以及相应的动力输出装置。
但却是没有想到,机械厂竟然是可以生产大电机了!
“那可解决大问题了!”
“动力是工业的心脏,有了动力卫星上天都不是问题!”
“大电机技术啊,老大哥就是不给咱们。”
“第一机械厂有这么强大的科研力量吗?厉害啊!”
当然,这一方面要归功于杨光林、李东升的努力,他们拆解了那台电动制砖机上的电机,一道道地数匝数,一片片的数定子片。
但归根结底,要感谢后来苏浩从系统商城搞到的,那一沓技术说明。
电机技术,其实并不复杂。
在后世,一个几百人的集体小厂都可以生产。
有了来自于后世的说明,只要稍有机电知识,就可以将其生产出来。
当然,还需要电磁设计、结构设计、绝缘设计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以及具备相应的生产设备和测试手段。
但这已经不是核心问题了。
“很好!”
最后,毕副部长的目光望向了3人,“看来你们这3人小组,还真是我一机部科技攻关的一匹黑马啊!
特别是苏浩同志,年纪轻轻就有这样的能力,我之前是小看你了。
不要介意啊!”
“呵呵。”
苏浩一笑,“我确实年轻了一点,这不能怪领导。”
“哎!”
那边,郑部长也跟着点头,脸上绽开笑容,“苏浩同志,年富力强、堪当大用啊!”
“是啊!”
听了郑部长的话,众人都是纷纷点头。
之前苏浩一针见血的指出两个任务的关键,已经让他们中很多人开始高看;现在又是得到郑部长的嘉许,那就等于是在部里挂上号了。
被列为技术方面的重点培养对象,甚至是后备干部都是板上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