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该换人坐了。
\n
李学文抱的则是校长这个东家的大腿,俩人虽说是一口子,但是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里面关系复杂着呢。
\n
第二天的报纸上,并没有出现李学文采访时的内容,通篇全部都是关于高铭等飞行员,如何英勇撞击敌舰的悲壮事迹。
\n
无论是《中央日报》还是《大公报》,头版头条都是大幅讴歌空军将士的文章,配发了飞行员们的照片和简介,极力渲染民族英雄的崇高形象。
\n
报道一发激励了全国的抗日热情,高铭等飞行员的英名响彻大江南北,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
\n
家家户户都在谈论高铭等人的壮举,许多城市的街头自发的出现了悼念英雄,声援抗战的游行队伍。
\n
在属于英雄的第一天过去后,第二天的报纸内容开始发生变化。
\n
除了继续追悼英烈,赞扬空军功绩的主流声音外,也开始将采访李学文的内容登报。
\n
俩人完全不一样的采访内容,立刻在全国引起了轩然大波。
\n
《中央日报》作为官方喉舌,对于这种内容是想登但是却不敢登,只能继续追悼英烈,激发民众的抗日热情。
\n
至于《大公报》《申报》这些独立的媒体,那就没什么顾忌了,李学文敢讲,他们就敢登。
\n
一个个报纸上的标题那是相当的炸裂。
\n
“英雄舍生取义,决策功属何人?杭州湾大捷背后的指挥权谜团”
\n
“陆将力排众议,空鹰舍身成仁,击沉‘龙骧’号背后的功臣与悲歌”
\n
报纸一出,南京的空军总司令部里,当看完报纸上内容后,周至揉被气得破防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