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剑加颈,险些全家俱丧,葬身鱼腹。天幸……天幸得郡公爷那时节恰巧路过相救,这才保全了我等性命,也因此一段渊源,才將宝釵许与他为妾。”
她语声微顿,似仍心有余悸,继续道:“谁知祸不单行,入京后,皇商的差事竟丟了,我娘家兄长那时亦遭了贬斥,不大能顾得上咱们薛家,反倒向我索要钱財。彼时我是真真嚇破了胆,只觉得京中步步凶险,这才仓皇收拾,带了蟠儿迴转这江寧来。”
说到此处,她语气一转:“然如今时移世易,大不相同了。托郡公爷的洪福,皇商的资格已然恢復,家中各处生意也有宝釵在京中掌管,条理分明。我与蟠儿进京,正可与宝釵彼此有个照应。”
她眉间微蹙,透出些烦难:“再则,江寧那些旁支亲族,一直颇不安分,盯著我们孤儿寡母的基业,心思活络得很。我的娘家……王家,更是遭了灭顶之灾,彻底败落了。我与蟠儿留在这江寧,反要时时防人算计,有何意味?”
她目光转向一旁躁动的薛蟠,略一犹豫,终是直言道:“况且,我私心里揣度著,以郡公爷的才具身份,既已归宗,来日封王亦是可期。我若进京,就近也好襄助宝釵一二……那侧妃的位份,未必不能爭上一爭。宝釵一个人在神京,身边连个撑腰的娘家人都无,终究不成体统。”
这一番话,薛姨妈竟是说得条理分明,深谋远虑,將家中形势、宝釵前程皆算计得清清楚楚。
薛锦听完薛姨妈一番进京的打算並其中关窍,垂首默然,半晌方抬起头来,缓声道:“嫂子所见极是,深谋远虑。只是这京师重地,非比寻常,一举一动皆须谨慎。依我之见,进京之事虽好,却也不必急在一时,更不可贸然而行。嫂子莫若先修书一封,遣人送至京中,交与宝釵。一来,將这番意思说与她知,须得她点头方可;二来,必得探一探郡公爷的口风,若得郡公爷首肯,方是万全之策。倘若郡公爷不乐意,嫂子贸然去了,反倒不美。”
薛姨妈听了,连连点头,手中帕子不觉攥紧了几分:“正是这个理儿!我原也这般思忖。必得先写了家书去,將进京的缘由细细向宝釵说明,更要求得郡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