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标题一个比一个热血,语气一个比一个亢奋。
\n
陆砚之立刻意识到不对劲。
\n
“这么搞,就成了民族对立,咱们辛辛苦苦建立的专业形象全白搭。”
\n
他马上联系媒体群,放出一段补充说明:“我们反对的从来不是韩国资本,而是任何无视行业规则、践踏创作尊严的势力。无论它来自哪里。”
\n
顾晚舟也同步在社交平台发声。
\n
她没发文字,只传了一张图:昆曲传承人手绘的戏服纹样,线条细腻,色彩沉静。
\n
配文只有一句:“真正的竞争力,从来不在合同里,而在文化里。”
\n
底下评论画风突变。
\n
“突然觉得那些吵吵嚷嚷的‘胜利宣言’好low。”
\n
“人家在绣花,我们在喊口号,差距就这么拉开了。”
\n
“建议某些媒体学学什么叫高级感。”
\n
---
\n
九点四十三分,陈墨发来确认消息:“西班牙语版已发送至戛纳组委会三位评委邮箱,附带中英西三语摘要。对方学术联络人回复‘材料极具研究价值’。”
\n
陆砚之靠回椅背,摘下眼镜,揉了揉鼻梁。
\n
他知道,这一步走出去,意义完全不同。
\n
以前他们是被动应对黑幕,现在是主动定义标准。
\n
以前他们靠热搜反击,现在是用规则说话。
\n
以前别人说他们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