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选择的路,就要坚定地走
马俊仁,被誉为中国田径界的“奇人““一代名帅”。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马俊仁培养出了王军霞、曲云霞等优秀中长跑运动员,在国际国内大赛上多次打破世界纪录。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王军霞获一金一银。国际田径联合会高度评价了马俊仁的成就,把他的“马氏训练法”列入国际权威训练理论。
如今马俊仁功成名就,然而他的成功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大的挫折。
1983年3月,马俊仁带着仅训练了4个月的弟子王莉、刘艳菊参加在上海嘉定举行的第五界全国运动会马拉松比赛。比赛开始时,体能占绝对优势的王莉一路领先,至30公里处把其他队员远远地抛在后面。但就在这时,在观众席上的马俊仁突然发现王莉的白跑鞋上渗出了红色,他的头“嗡”的一声,王莉的脚磨破了!王莉忍着钻心的疼痛,一瘸一拐地向前迈进。当她以第9名的成绩跑到终点的时候,晕了过去。辽宁队本来可以到手的一块金牌就这样眼睁睁地丢了,士气因此受到极大的影响。
原来,赛前时间紧张,马俊仁不得不采取高强度的训练,然而这需要完备的调养手段。因为缺乏这样的条件,王莉出现了胫骨前肌炎,但她仍然坚持训练。马俊仁对此缺乏准备,对王莉采用热疗的方法,这样的结果是炎症消失,疼痛也没了,但是脚底的硬茧却也给热水泡软了。
这对马俊仁无疑是当头一棒,他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别人的冷嘲热讽是次要的,他自己也开始怀疑他的训练理论。比赛结束后,他暂时放弃了中长跑事业,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又当起了中学教师。他想利用短暂的休息调整一下心态和状态,然后再做打算。
马俊仁曾这样回忆当时那段痛苦历程:“当时风风语很多……说我不是什么本科的,也不是专业出身,训练不科学。我确实感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够,怎么办呢?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则认为二人行,也必有我师。和我一起训练的人,他们身上都有优点,我要想法把他们的优点学到手。我把一个人的经验学到手就是一份力量,我把100人的经验学到手,就有100份力量,这样就提高了我的能力。”
经过5年的积蓄,1988年复出的时候,他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独创的训练方案,厚积而薄发,马家军很快声威大震,在国内国际大赛上摘金夺银。
1994年,在斯图加特世锦赛和北京七运会后,马家军内部矛盾激化,终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