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实验室的窗玻璃蒙着层薄灰,午后的阳光穿过时被滤成了淡金色,落在陆云摊开的毕业设计图纸上。铅笔尖在硫酸纸上滑动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此前从未有过的笃定——从前需要对着机械原理课本啃上三天的凸轮机构设计,此刻“灵枢”正将三维建模的光影直接投映在他的意识里,每个齿轮的模数、齿顶圆直径都像刻在骨头上般清晰。
\n
“陆云,这处曲柄摇杆的传动比,你再核算一遍?”导师陈教授推了推眼镜,手指点在图纸右下角。他鬓角的白发在光尘里格外显眼,上周还对着陆云满纸涂改的草稿皱着眉说“基础不牢”,此刻眼神里却掺着掩饰不住的诧异。
\n
陆云抬头时,笔尖恰好停在最终的计算结果上。“陈老师,我用adams做了动力学仿真。”他伸手点开旁边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蓝色的机械模型正流畅运转,“传动效率能稳定在92%以上,比设计要求高了五个百分点。”
\n
陈教授凑近屏幕,手指在触控板上滑动,放大了连杆与销轴的连接处。那里的圆角过渡处理得异常精妙,既避开了应力集中的风险,又没有多余的材料损耗。“你这结构优化……是参考了哪家的案例?”他语气里带着探究——这种级别的细节把控,连研三的师哥都未必能做到,而陆云上周提交的初稿里,这部分还满是漏洞。
\n
陆云攥了攥口袋里的手机,屏幕暗着,却像藏着个滚烫的秘密。“就是翻了些国外的期刊,试着自己改的。”他含糊带过,目送陈教授拿着图纸转身时,后背已沁出一层薄汗。
\n
这是“灵枢”融入他生活的第三个月。最初发现这东西的存在,是在一个挂科边缘的深夜——他对着高等数学的微分方程抓头发时,脑海里突然响起一道没有起伏的电子音,紧接着那些扭曲的符号就像活了过来,自动拆解成清晰的解题步骤。从那天起,课本成了只需要扫一眼的“数据载体”,“灵枢”会像梳理棉絮般将零散的知识点编织成网,无论老师提出多刁钻的问题,答案都会在他开口前自动浮现在舌尖。
\n
但他不敢有半分张扬。每次小组讨论,他都刻意放慢语速,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