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仪器比外面更精密,墙壁是厚重的铅合金,能隔绝一切电磁干扰。林默小心翼翼地从恒温箱里取出传呼机——这台1987年产的摩托罗拉beep机,外壳已经泛黄,侧面有一道细微的划痕,那是他小时候不小心摔在地上留下的。他还记得父亲当时很生气,第一次骂了他,现在想来,那或许不是生气,而是恐惧。
\n
苏雨晴将传呼机固定在扫描台上,调整好焦距。“开始吧。”她按下启动键,扫描台发出轻微的嗡鸣,一道极细的x射线从传呼机内部穿过,实时影像出现在旁边的显示屏上。
\n
起初,屏幕上只有一些陈旧的电子元件——电阻、电容、线圈,都是80年代的标准配置。苏雨晴皱了皱眉:“看起来没什么特别的。”
\n
林默没有说话,只是盯着屏幕。他记得父亲说过,这台传呼机“藏着重要的东西”。难道是他想多了?
\n
就在这时,扫描到传呼机底部时,屏幕上突然出现了一个不规则的阴影。苏雨晴立刻放大影像,眼睛瞬间睁大:“这是什么?”
\n
那是一块指甲盖大小的芯片,被包裹在橡胶垫里,与其他元件没有任何连接,显然是后来加装进去的。芯片表面刻着一串微小的符号,像是某种密码。
\n
“进行成分分析。”林默说。
\n
光谱分析仪开始工作,数据源源不断地跳出来。当“硅-28”“碳-12”“硼-11”这些元素出现在屏幕上时,苏雨晴倒吸了一口冷气:“这是……量子隧穿芯片?”
\n
林默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了。量子隧穿芯片,这种技术直到2015年才在“溯源”项目中投入使用,用于处理海量的量子纠缠数据,怎么可能出现在1987年的传呼机里?
\n
他立刻调出“溯源”项目的芯片设计图,与屏幕上的影像进行比对。当两条线路图完美重合时,实验室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只有仪器的嗡鸣在空气中回荡。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