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姜冬月说着,进屋从缝纫机抽屉里拿十块整钱,又用塑料袋装四个脆苹果,一并塞给小姑娘,“快拿着,大热天的?。”
陈梦圆毕竟只有十五、六岁,能找到陌生?人家?说话已经算胆儿大了,抱着苹果特别不好意思,脸色红扑扑的?:“婶婶,那我下星期再来找笑笑昂。”
“好,到时你赶晌午来,”姜冬月像对待同龄人一样?把?小姑娘送到门口,“婶婶请你吃饺子。”
“嗯!”陈梦圆心满意足地离开,迈着轻快的?步伐朝另一条巷子走?去。
老师说了,拉一名考生?奖励两?块钱,她得抓紧时间,免得被别人抢走?~
姜冬月也待不住,跟林巧英说了声等她回来再揉面?蒸馒头,就骑自行车去街里找乡亲们打?问?谁家?孩子在哪儿上初中,什么时候招生?考试。
九十年代通讯不发达,乡下地界尤其闭塞,有点什么政策消息全靠村干部大喇叭广播。像小升初考试这种不算顶重?要的?事情,村里根本没人管,学?校也只组织学?生?参加全县统考以及附近中学?的?考试。
至于市区内的?一中、二中……十九中等等,这些学?校大部分不会对乡下小学?投注任何目光,仅有排名靠后的?几所会由班主任通知?各班学?生?,让他们周末回家?时捎带问?一问?同村是否有人想参加招生?考试。
如果参加,普遍会收取报名费十至十五元不等,然后让考生?在规定?时间按考号自行到学?校参考。
这种方式听起来还行,实际弊端极大,因为有些学?校没有本村学?生?,直接就把?考试错过了。再者学?生?脾性天差地别,像陈梦圆一样?外向敢说话的?会上门询问?,有些脸皮薄或者习惯事不关己高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