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现在学术评审很严格,纯经验总结很难立项啊。”
唐泽仁从干企业开始接触过很多专家学者,来之前就已经想到了各种可能。
听陈院士这么说,也大概明白陈院士的意思。看来管理的人换了一波又一波,但做事的本质並没有多大变化,於是不动声色地问道:
“您的意思是?”
陈院士微微一下笑,显得很专业地说:
“我相信唐校长的这些方法一定非常有效,但从你们研究的病例数量和症候群和標准还有一定的差距。
我想咱这样做,你把这个文稿和我们课题组现在的课题合併,我们重新按照『中医防治瘟疫的方症研究』,申请国家专项基金。
当然,唐校长还是第一作者,我们也会將我们的研究成果融合在里面,经费下来后,咱再討论在项目中如何分配。”
唐泽仁心里一阵冷笑,这和十七年前那次大同小异,只不过换了一拨人。
而现在的他也和以前完全不一样,泽生堂做各种事也不需要低三下四,於是很直接地问道:
“也就是说,您希望把我的临床经验,包装成您的『科研成果』?”
陈院士听唐泽仁这样的说话语气,这也太冲了,完全就是双贏的好事嘛,怎么能叫包装呢,心里也有些不高兴。
果然和圈子里传说的一样,这人情商太低,不懂得合作共贏。
他真的很不理解,这种人怎么能將企业做得那么大,但还是耐心解释道:
“搞学术嘛,要想出成绩也要符合主流框架。所有的项目必须先立项,然后再一步步实施,这样既稳妥也能让学术成果產生最大效益。”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