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整齐划一地运转著,工人们熟练地操作著各种他从未见过的新式装置。
“陛下请看,”工业局局长佐夫引导著波斯国王沿著生產线前行,“这里是我们的梳车间。从美洲、非洲、埃及进口的原首先在这里进行清洁和梳理。“他指著一排巨大的梳机,“这些机器每天能处理超过五吨原,是英国同类机器效率的1.3倍。”
米尔扎·海珊·汗仔细观察著机器的运转,忍不住问道:“局长阁下,恕我直言,
我们在英国曼彻斯特也参观过类似的工厂。您如何能確定这里的技术比英国更先进?”
佐夫微微一笑,显然早有准备:“大维齐尔阁下问得好。请隨我来。”他领著眾人走向下一个车间,“英国人確实在纺织工业上起步较早,但我们奥地利的优势在於不断的技术革新。您看这里—”
他们来到了纺纱车间。无数纱锭在高速旋转,將梳理好的拉伸成细如髮丝的线。“这是我们去年刚从维也纳工业大学引进的新型环锭纺纱机。传统的英式纺纱机每分钟转速约8000转,而我们的机器可以达到12000转,而且断线率降低了百分之四十。”
纳赛尔丁·沙阿用手轻轻触摸了一下刚纺出的线,惊讶於它的细腻和韧性。“这確实令人印象深刻。”
“另外,您瞧瞧那里,”佐夫继续道,“我们的生產流程是完全连贯的。请看一他指向头顶上方纵横交错的木製轨道系统。这些轨道由坚固的橡木製成,表面打磨得异常光滑,並涂有特製的蜡油以减少摩擦。轨道从纺纱车间的高处延伸出去,以精心计算的角度倾斜向下,一直通向远处的织布车间。
“轨道的倾斜角度是维也纳工业大学的工程师们进行设计的,既要保证货物能够依靠重力稳定滑行,又不能速度过快造成损坏。”
正说著,一个装满纱线筒的木製滑车从他们头顶经过。滑车底部装有铜製滚轮,在轨道上发出轻微的滚动声。车厢前端有一个巧妙的配重装置,確保即使在转弯处也能保持平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