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资本家吗。实际上弗朗茨听完之后就想起来了,这也算是奥地利输掉这次战爭的重要原因了。当时的他还很不理解,为什么奥地利的政府这么心慈手软,战爭时期没有直接没收掉这些法国资產。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一个基本现状:奥地利帝国目前的財政状况极度糟糕,债台高筑。帝国政府不得不向银行团借贷,其中包括富可敌国的法国银行团。
財政大臣布鲁克极具远见,看到了铁路对於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积极推动铁路建设。然而,由於克里米亚战爭的爆发,奥地利帝国的財政再次陷入困境。为了更快速地发展铁路,他策划並实施了一项铁路特许权法案,將大量国有铁路出售给私营公司,其中包括许多法国资本家。
在国际金融界,有些不成文的规矩:第一,政府不能隨意取消债务;第二,政府不能以各种藉口没收资本家的资產。
如果违背这些规矩,那么,这些银行团可不会再借贷给这样信誉差的政府。
现在奥地利就是这样,为了顾及自己那本就岌岌可危的政府信誉,不敢去没收法国资產。
再者,奥地利与法国尚未全面开战,许多人反对採取没收私人財產这种极端手段。
事实上,在財政大臣布鲁克的改革之下,奥地利帝国本已成功將因反法战爭、平定叛乱和赎买贵族土地等欠下的巨额债务削减了约三分之一。
但意外发生了,主要是由於克里米亚战爭。克里米亚战爭中,奥地利举棋不定,最后拋弃了自己的盟友俄国,在与俄国接壤的边境动员自己的部队,这就迫使俄国无法抽调兵力支援克里米亚战场,这是俄国输掉这场战爭的重要原因。
奥地利帝国本来就欠了一屁股债,为了这次动员,发行了5亿弗洛林的债券。
结果克里米亚战爭结束之后,英法一致认为奥地利是来捡桃子的,俄国则痛恨奥地利的背叛。最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