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暖阳慵懒地洒在白家的庭院,白夫人坐在雕梨木椅上,怀里抱著珐瑯暖手炉,重重地嘆了口气。暖手炉散发的温热,却怎么也驱散不了她满心的愁绪。
不得不说,白家能有这番光景,全仰仗老太太当年的深谋远虑。临终之际,老太太把陪嫁的田產地契,一股脑全塞给了她这个儿媳。
以往,白老爷最大的销主要在吃喝和听戏这两方面。吃喝这一项,在他的眾多开支里其实还算最低的消费。他特別钟情於各类小吃,门钉烧饼、褡褳火烧、白水羊肉等等。
他是戏园子的常客,捧角儿、打赏从不吝嗇,一晚上在戏园子的费,有时候够寻常人家几个月的开销。
儘管白老爷如此能钱,可他的日子却愈发滋润。不得不说,他確实玩出了精。那些经他手买入的玩意儿,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价格一路飆升。
前些日子,他二十块大洋收来的蟈蟈葫芦,那葫芦造型別致,材质稀有,转手就有人出价二百大洋求购,直接翻了十倍。
去年他在外头淘换来一个竹鸟笼,据说是名家之作。他给鸟笼配上乾隆年间的鎏金勾子、又找来刻著繁复纹的红木盖板,又配齐一套从造办处寻摸来的青食罐,搭配起来十分漂亮。
今年这鸟笼已经是茶馆里的宝贝,成了镇店之宝,开价就是二千大洋。
白老爷这人可藏著旁人没有的本事。他眼光独到,所置办的物件不光件件是精品,还都能为他带来丰厚收益。
就拿他收集的玩意儿来说,扳指质地温润,玉色上乘;鼻烟壶小巧玲瓏,壶身的绘画和雕刻精妙绝伦,每一件都称得上是收藏珍品。他养蛐蛐、蟈蟈的葫芦,更是品质绝佳,只要一出手,就没有卖不上好价钱的。
所以,每每白夫人看著帐本上那些收入和支出,心中就五味杂陈,最后也只能无奈地感嘆一句:“这败家爷们儿,倒是有一手钱生钱的本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