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南卿等人听闻徐晨所言,面上皆露茫然之色。论起八股文,徐晨自然难与他们相较,但谈及见识广博,歷经资讯时代与网际网路薰陶的徐晨,却远非他们能及。
在场诸人大多是秀才、童生,平日里將主要精力都耗费在打磨八股文与筹备科举之上。想要了解大名其他地区的情况,一来没有途径,二来也无暇他顾,对於大明诸多事务了解甚少,甚至连自家乡土之事,也未能洞悉周全。
徐晨此番却將这诗会话题径直提升至大明財政的高度,恰似久经世事之人与青涩学子相较社会阅歷,堪称降维打击。
刘南卿低声道:“先生之意,莫不是说天子重用阉党,乃是为了聚敛钱財?”说罢,声音愈发低沉,因他內心其实也认可这一说法。
不得不说,歷代大明天子生性吝嗇,这一印象早已深入人心。自太祖朱元璋至今的天启帝,两百余年来,大明皇帝竟无一人称得上大方。尤其是嘉靖与万历二帝,屡屡將太仓银(大明国库之財)挪入皇家私库,身为天子,却带头侵吞国家钱粮,实乃古今罕有。万历帝任用太监徵收商税、矿税,结果税没徵到多少,反倒將江南搅得一片混乱。
更为离谱的是,大明皇帝大多寿数不长,偏生嘉靖皇帝在位四十五年,万历皇帝在位四十八年,恰如那句“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这二位昏君占据大明近百年岁月,將朱家皇帝吝嗇贪婪之形象深深烙印在眾人心中。是以徐晨提及天启皇帝欲敛財之事,在场一眾读书人几乎无人怀疑。
徐晨却反而替天启皇帝辩解道:“当今天子尚算节俭,並未大兴土木营造宫殿,亦未痴迷於炼丹求仙。只是当下大明局势严峻,急需开闢新的財源,东林党却无力达成此事,天子无奈之下,只得另寻他人。”
实话说,大明最后两位皇帝还算稍有几分正常,只可惜大明王朝积弊已久,沉疴难起。
王学官面色凝重,沉声道:“启用阉党聚敛钱財,终究並非正道,陛下重用魏忠贤,恐日后遗患无穷啊。”王学官历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