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了一个虚拟推演空间——并非真实存在,而是多年高强度训练形成的思维惯性。他在其中模拟不同频率组合对经络的影响,测试每一轮脉冲带来的负荷值。
\n
初始设定为每呼吸一次释放一次微震,共九轮,间隔严格对应吐纳节奏。
\n
前三组推演均以失败告终:频率过高导致灵力淤积于腕部,引发刺痛;间隔过长则能量分散,无法形成叠加效应。直到第四次,他尝试将基础频率定为每秒3.7次,间隔0.8秒,发现灵流运行最为顺畅,且肩胛间的修罗神骨出现轻微共鸣。
\n
他睁开眼,在纸上写下:“最优参数确认,代号‘修罗脉序·壹’。”
\n
随即开始实体验证。
\n
他将右手指尖贴向地面青砖,不再追求威力,只专注于节奏的精准。吸气时蓄力,呼气时释放,每一次都力求一致。
\n
第一击,无声无息。
\n
第二击,砖面微颤。
\n
第三至第六击,平稳推进,体内灵流如溪流缓行,未现紊乱。
\n
第七击落下时,指端突然一麻,仿佛电流窜过。他心头微动——这是神骨响应的征兆。
\n
第八击紧随其后,肩胛深处传来低鸣,像是某种沉睡之物被轻轻叩醒。
\n
第九击,他咬牙稳住节奏,指尖猛然下压。
\n
轰!
\n
一声闷响自地底传出,青砖表面炸开蛛网状裂痕,中心凹陷半寸,四周纹路延伸超过尺余。尘土扬起寸许,又缓缓落下。
\n
他睁开眼,呼吸平稳,经脉通畅,无任何反噬迹象。
\n
成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