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随着阿美丽卡的产业迭代以及本子经济的崛起,全球每年消耗的晶体管和电子管不计其数。
\n
无论之前是多么高精的晶体管或者电子管,在报废之后都是一样的废物。
\n
除了一些东欧国家会采购一点进行逆向研究外毫无作用。
\n
废料再提炼已经被证明吃力不讨好,于是如何处理这些东西便成了某些国家的头疼问题。
\n
而在这个时候还拥有一部分殖民地的国家索性把无法有效处理的报废晶体管、电子管等电子垃圾一股脑的运往殖民地。
\n
尤其是临近太平洋的东南亚地区。
\n
太平洋就是他们的天然垃圾池,甚至还有人不远万里跑到南太来试验大蘑菇。
\n
而港岛就是电子垃圾转运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节点。
\n
在一九七二年的港岛鸭寮街,只要你手里的钞票够多,无论什么样的报废电子管和晶体管,他们都能帮你搞到。
\n
而且还量大管饱。
\n
就连对管控极为严格的粑统在这一方面都懒得多看一眼。
\n
专员们不可能趴在电子垃圾堆里反复寻找那万分之一可能存在的误差率。
\n
这一次去鸭寮街,张宝根挑选了不少报废的晶体管和电子管。
\n
加起来足足有二十多斤。
\n
这些破裂漏气的晶体管和电子管很便宜,一公斤只要三到五美刀。
\n
别看特三采购科里张宝根看似家境最普通,采购额度也没老何和老文高,但在额度使用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