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被赋予“蓝溪”这个名字,像是一颗被河水精心挑选、送上岸的卵石,终于被郑重地安放在了合适的位置。它不再随波逐流,有了归属。这个名字,是郑大山和李秀兰用最朴素的善意为她搭建的一座小小的、坚固的避风港。而蓝溪(蓝蓝)的生活,也开始以一种缓慢但切实的方式,嵌入这个临水而居的家庭日复一日的肌理之中。
\n
李秀兰将全部的心力,如同灌溉一株备受摧残后侥幸存活的幼苗,毫无保留地倾注到了蓝溪身上。她深知,这孩子从鬼门关挣扎回来,耗尽的不仅是体力,更是生命的元气。光是醒来、能走动能吃饭还远远不够,需要的是日积月累、细致入微的将养,是那种能把垮掉的根基一点点重新培土固实的耐心。
\n
每天的照料,从清晨第一缕微光透过窗棂就开始了。李秀兰总是第一个起床,灶膛里的火生起来,噼啪作响,橘红色的火苗驱散了水边清晨特有的湿寒,也照亮了她慈祥而专注的面容。她的“药方”简单却极致用心:一定是郑大山前一天打回的最新鲜、最嫩滑的小鱼崽(这些鱼卖不上价,却是她眼里最滋补的宝贝),在清澈的河水里反复漂洗干净,仔细得近乎苛刻地剔去每一根可能卡喉的细刺。有时是和嫩白如玉的豆腐一同文火慢炖,熬出奶白色、醇厚如浆的汤汁;有时是配上她清早从河滩边挑来的、带着露水的野荠菜或马齿苋,撒上一点点粗盐,滴上几滴舍不得多用的香油,那鲜香清甜的气味便弥漫开来,成为这个家里最令人安心的底色。
\n
“蓝蓝,来,趁热喝,吹过了,不烫嘴。”李秀兰总是将那碗堆尖儿、汤汁最浓稠的递到蓝溪面前,眼神里充满了期待。她看着她小口小口地、有些迟疑地吞咽,看着那原本死白的脸颊渐渐透出淡淡的、健康的粉晕,看着她纤细脖颈上微弱的吞咽动作,心里那根紧绷的弦才稍稍松弛,露出满足而欣慰的笑意,仿佛那珍贵的营养直接滋养了她自己的心田。“多喝点,鱼汤养人,比啥药都管用。身子暖了,气血足了,人就有根了。”
\n
她不只在吃食上尽心。看着蓝溪身上那件从医院穿回来、洗得发白且不合身的旧衣服,李秀兰心里很不是滋味。她咬牙拿出了自己攒了许久、原本打算给郑大山添件新胶皮裤的布票,特意走了远路到镇上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