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的临水村落边停下。村子依偎在宽阔的河湾处,几十户人家的房屋高低错落,大多显得低矮而老旧,墙皮斑驳,浸染着岁月的风霜与水汽的侵蚀。几乎每户人家的门口或院子里,都晾晒着巨大的、深灰色的渔网,像一片片巨大的、疲惫的翅膀,悬挂在竹竿或木架上。各种渔具、浮漂、木桨杂乱却又有序地堆放在墙角屋后,无声地诉说着这里的生计。
\n
郑大山的家就在离水最近的地方,几乎是探入河中的一角。一栋低矮的砖瓦房,屋顶覆盖着深色的瓦片,许多已经碎裂或长满青苔。房屋基座是用大小不一的鹅卵石和粗糙的混凝土垒砌的,用以抵御河水的冲刷。一个简陋的、由歪歪扭扭的木桩和旧渔网围起来的小院,直面着滔滔河水。
\n
“到家了,蓝蓝。”郑大山停好车,声音里带着一丝回到熟悉领域的不易察觉的松弛,但更深沉的,是一种压在他宽厚肩膀上的、巨大的责任。
\n
他和李秀兰再次合力,极其小心地将蓝溪从车斗里搀扶下来。她的脚踏上松软湿润的河岸泥地,微微陷了下去,一种虚浮无根的感觉让她踉跄了一下,下意识地更紧地抓住了李秀兰的胳膊,仿佛那是唯一的依靠。
\n
家门前几步开外,就是那条宽阔的、吞噬了她过往又吐出了她的河流。午后的阳光斜照在河面上,碎成无数跳跃的金色鳞片,看起来甚至有种宁静的、温柔的美感。几只老旧的小木渔船静静地停泊在岸边用粗木桩搭建的简易码头旁,随着水波的涌动轻轻摇晃,船帮摩擦着木桩,发出吱吱呀呀的、有节奏的轻响,像一首古老的、催眠的谣曲。巨大的、修补过的渔网像神秘的灰色纱幔,晾晒在支起的竹竿上,水珠偶尔滴落,在泥土上洇开深色的印记,散发着浓烈的水腥和鱼腥味。空气里饱含着厚重的水汽,呼吸间都带着湿润的、微甜的凉意,仿佛能沁入肺腑。
\n
李秀兰搀着蓝溪,慢慢走向那扇漆色早已剥落殆尽、露出木头原色和纹理的院门,嘴里轻声叮嘱着:“慢点走,丫头,门槛有点高,小心别绊着。”
\n
蓝溪被动地挪动着脚步,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被那片在阳光下闪烁跃动的、无边无际的河水所吸引。那光芒有些炫目,甚至带着一种虚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