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林砚走到窗边,望着洱海上的月光。月光洒在海面上,像是一条银色的路,连接着过去和现在。她想起了祖母的话:“紫色影子跟着,就不会丢。”是啊,只要有人记得,只要故事还在流传,“紫衣帮”就不会消失,她们的精神,会永远留在茶马古道上,留在每一个热爱历史、热爱文化的人的心里。
\n
后来,林砚成了一名大学老师,专门教“茶马古道文化史”。她每次上课,都会给学生们讲“紫衣帮”的故事,讲曾祖母和姐妹们的勇敢,讲茶马古道上的文化传承。她还带着学生们,沿着她当年走的路线,重走茶马古道,让他们亲身体验这条古老道路的魅力,感受那些被历史记住的故事。
\n
在梅里雪山的垭口,在雪莲花谷的洞口,在沙溪的玉津桥边,在丽江的狮子山上,总能看到林砚和学生们的身影。他们穿着紫色的马褂,手里拿着铜灯,像是一支新的“紫衣帮”,沿着茶马古道,把故事传向更远的地方。
\n
而那道紫色的影子,也总会出现在他们的身边,像是一个守护者,看着他们,看着茶马古道,看着这片土地上,永远不会消失的勇气和传承。
\n
晨雾像掺了酥油的***茶,稠得能粘住马蹄铁。紫衣女勒住缰绳时,靴底已沾了三寸泥,盐井镇的木楼在雾里只露个黑黢黢的顶,像浮在云里的棺材。
\n
“姑娘,再走就得等雾散了。”赶马的老桑从裕裢里摸出烤饼,粗粝的手指上还沾着上回运茶时蹭的茶油,“这盐井邪性,去年有商队在雾里走散,最后只找着半截马嚼子。”
\n
紫衣女没接饼,目光落在雾中隐约晃动的经幡上。那经幡是新挂的,蓝底白字的经文被露水洇得发皱,边角却绣着朵极小的金梅——跟她左袖里藏的那半块玉佩上的花纹,一模一样。
\n
“走。”她突然夹了夹马腹,枣红马打了个响鼻,蹄子踏破雾层时溅起的水花里,竟漂着片晒干的紫菀花。老桑愣了愣,赶紧吆喝着后面的骡队跟上,铜铃在雾里荡出悠远的响,惊飞了躲在盐蒿丛里的沙雀。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