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赢的好事。
\n
……
\n
回到北影厂。
\n
两人在北影厂门口分开,刘旭日回了音像公司,王盛则径直走向厂区深处的剪辑车间。
\n
虽说首单“金禧典藏”的拍摄素材昨天就已交付后期,由孙主任安排的剪辑师傅操刀,但王盛还是习惯性地要亲自盯一盯进度和质量。
\n
一进剪辑车间,熟悉的胶片和机器运行的味道扑面而来。
\n
找到对应的剪辑台,小马正全神贯注地在设备上操作着。
\n
王盛没有打扰,而是看向监视器。
\n
广播级设备拍摄的画面质感确实非凡。
\n
双机位的优势在剪辑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主机位的全景庄重大气,辅机位抓拍的特写情感细腻。
\n
小马对剪辑点也把握得不错,从找到入点、出点,设定好编辑点,再到录机执行编辑,这一套流程他早已烂熟于心。
\n
要说盛影传媒在婚庆行业开展、垄断业务的‘护城河’是什么,其实不是设备、也不是摄影师,这些都是能用钱买来、雇佣来的,真的‘企业护城河’,其实是北影厂提供的这一整套后期制作流水线,这才是“婚庆电影”敢卖天价、并能站稳市场的核心底气之一。
\n
在非编系统尚未占据主流的年代,一套专业的剪辑设备动辄数十上百万,一整条后期制作流水线的投入更是恐怖,另外,培训一个熟练的剪辑师也需要时间和项目积累。
\n
这就是王盛的先发优势,也是韩三坪敢于让他“折腾”的底牌。
\n
放眼整个京城,乃至全国,能有这等硬件和技术储备来跟风抢生意的,除了几家老牌电影制片厂和顶尖的电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