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质疑、羡慕,在陈女士的社交圈里迅速扩散开来。
\n
这其中,就有一位陈女士远房表侄女的邻居,名叫周小斌,是《京城晚报》文艺部的一名小编,跑文化娱乐口,鼻子灵得很。他听自家老妈念叨起这“稀罕事”,职业敏感度立刻让他意识到这里面有料。
\n
1996年,花费近万元拍个结婚留念?
\n
这不是脑子有包……
\n
这是我进步的阶梯!
\n
周小斌立刻辗转要到了陈女士的电话,表明身份想要采访。
\n
听说有记者要来采访,陈女士先是一愣,随即想起王盛那句“或许会吸引记者采访”的提醒,心里非但没有抵触,反而涌上一股“果然如此”的得意。
\n
看看!
\n
我就说这钱花得值!
\n
连报纸都要登了!
\n
九十年代,纸媒对于人民群众来讲,是很有权威性的。
\n
周小斌第二天就提着个小录音机上门了。
\n
他原本的思路是想做个“消费观察”类的稿子,探讨一下“天价婚庆服务是否值得”、“新兴消费观念”之类,甚至带点微妙的质疑。
\n
但一坐下,还没等他完全说明来意,陈女士就抢先开始了“纠正”:
\n
“周记者,首先你得搞清楚,我们家定的这个,它不是普通的婚庆录像,那种三四百块钱、跟在后头傻拍的那种。”
\n
陈女士推了推金丝眼镜,语气严肃而认真:“它是‘婚庆电影’!movie!懂吗?用的是拍电影的专业设备、专业的电影厂技术,由背景雄厚的盛影传媒亲自打造,拍的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