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4月16日,星期二。
\n
夜幕早已降临,北影厂生活区筒子楼王盛家的外屋,此刻稍显拥挤。
\n
王盛、陈良、猴子、大刘、小兵,都挤在这间兼具客厅、餐厅功能的狭小空间里。
\n
王父王母住在里屋,已经睡下。
\n
他们明天还要早早出工,便没凑这个热闹,徒增烦恼。
\n
王盛等人安静的打着牌,吃着大刘带过来的瓜子。
\n
那台摆在电视柜上的18英寸牡丹牌彩色电视机,已经调到了京城电视台文艺频道。
\n
屏幕上正在播放的是译制片《罗马假日》,奥黛丽·赫本和格里高利·派克的黑白影像,并没有开声音。
\n
这是文艺频道《午夜电影》栏目播出的内容。
\n
在互联网尚未普及的年代,电视是获取信息的主要窗口,即使投放的广告位很垃圾,也能推送到不少人面前。
\n
京城文艺频道的《午夜影院》栏目在深夜时段拥有着一批独特而稳定的受众。
\n
第一类是文艺青年与知识分子,《午夜影院》播放的经典译制片、艺术电影或者老片,吸引着追求精神生活、习惯晚睡的文艺爱好者、教师、文化工作者等。
\n
他们对画面、情感和艺术性更为敏感。
\n
第二类是医院值班人员、工厂夜班工人、或是下夜班的出租车司机、以及单纯失眠的人群,深夜的电视是重要的陪伴。
\n
广告对他们而言可能是休息间隙的背景音,也可能是突然抓住眼球的信息。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