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为保军粮不断,陛下早已允诺今年边关生產的粮食,扣除税收,必须全数供给将士们,不得私下买卖。」江簫笙抬手,将米粮凑上鼻尖,属于姚盛的薰香先一步漫出,而后便是浅浅的香甜米味,「这米既无存放过仓储的味儿,就是今年採收的新米,本不能流通于市场,更不该出现在长封。」
大周地处大陆北端,全境有三分之二长期处于低温,只能培养耐寒植物,不利于农业发展。故而最南边几座气候温煦的城池,就成了大周粮仓,有大半土地用以种植作物。
这些年,大周凭着花大价钱从周边国家收购、南方农收、于边关开闢军屯收上来的粮食,勉强能打平国家所需,不致匱乏。
无奈今年严冬不见尽头,边关更是骚扰不断,连连打击,致使收集上来的粮食量不如预期,打乱了一直以来的平衡。自从去年年末,六部就开始你争我抢,谁也不乐意当负责填平亏损的人。
兜兜转转,到底姚家等一干边陲武将无人在场,又暂且无战事,六部一通商量,最终决议将缺少的粮食漏洞,全数转移到边关将士身上──长冬落幕之前,朝廷降低对边关粮產的上交数额,却也不再额外派送军粮。
想到这,江簫笙看了眼姚盛。
当时,消息一出,姚家小公子又拎着一套赚钱的新法子进宫。听说是加工耐寒作物的方法,不仅能延长保存期限,还可以增加食物的份量,极大程度的紓解了粮荒压力。
让姚盛一通搅和,六部也体验了一把吃人嘴软的窘迫,不得不把刚抢到手的利益填回去。
于是,一群人意气风发出宫,不过半日,又兵荒马乱地被景明帝召回,顶着月色将最新政令颁布下去:长封依旧不另行配送军粮,不过为了体恤诸位将士,特意免去今年该上交的军屯粮產。
「今年缺粮,边关尤甚,根本不可能将米拿出来卖。」江簫笙身为泽水守将,能信誓旦旦地说:「我敢保证,今年新米在我离开泽水前,早让人收妥进仓,绝无外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