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自己写的,打了败仗的就是他,当然不会在呈递京中的急报里写自己败的如何凄惨,而是巧妙地春秋笔法意图减轻责任。
但问题是,再怎么春秋笔法,打了败仗就是打了败仗,任是如椽妙笔,也不能把败仗给写成胜仗——那叫欺君,华一平真敢这么干,就可以拎着全家老小的脑袋一起等待皇帝秋后算账了。
皇帝的怒火不是冲着自己来的,柳恪行当然不肯去顶这个雷,于是只虚弱地替华一平辩解了一句:“据闻赵祺是南齐赵太后的嫡亲侄子,宁陵赵氏嫡系年轻一代极受重视的儿郎,想来确非易于之辈。”
柳恪行简单概括了一句死伤逾百,事实上急报中写道,左军战死者达百人,伤者二百余人,加起来就是三百多人——而驻守双川渡的,一共才一千五百人!
更离谱的是,华一平羞答答在急报中写,赵祺用兵诡诈,伺机偷袭——偷袭注重的就是一个偷字,大张旗鼓带着成千上万拥进双川渡那个巴掌大的地方,那叫强攻!
赵祺带去的人,统共不过五百——作为吃了败仗的这一方,华一平肯定不会故意把敌人写少,这个五百恐怕还是硬凑了水分的数字,即使不再往下砍,那也意味着赵祺用五百人去打一千五百人,打死打伤了三百多人,最后带着自己那五百人以一个极小的伤亡数全身而退。
有些话柳恪行没说出口,但在场的人心里都清楚:死伤这三百人对大晋军中的人数影响不大,但对大晋军中的士气影响很大。
两军对阵最重军心,此次赵祺率区区五百兵力偷袭一千五百人,杀伤三百人后以极小的伤亡全身而退,这死伤的三百人本身影响不了大势,但赵祺以这种形同鬼魅的战术突袭而至,必然会减损大晋军心士气。
急报从桓悦手里又传到了屏风后的明湘手里,饶是永乐郡主不大知兵,也看得眉头紧蹙:“双川渡这个地方我记得着实要紧,怎么才派了一千五百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