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教授。从来都不是。而是关于你所知道的东西,关于你正在破译的知识,以及…关于你能够做到而别人做不到的事情——解读《光之书》。”
\n
她走到一个巨大的、雕刻着繁复星座图案的古老地球仪前,手指在特定的经线纬线上按压、旋转。地球仪内部发出几声轻微的、机簧咬合的咔嗒声,然后奇迹般地从中轴线裂开,露出一个隐藏的空腔。里面衬着深色的天鹅绒,躺着一份古老的文件,纸张脆弱发黄,看起来与《光之书》的风格惊人地相似,但尺寸更小,更薄,上面的符号更加密集和复杂。
\n
“这是‘钥匙’的另一部分,或者说,是‘注释篇’(glossarium),”艾莉丝说,极其小心地取出那份脆弱文件,戴上了白手套,“索科尔博士在死前不久,通过破译《光之书》中的一组密码,最终定位并找到了它。他认为《光之书》本身——我们称之为‘原理篇’(principia)——是不完整的,更像是一本天书或密码本;需要这份‘注释篇’才能对其进行正确的解读和理解,揭示其真正的操作含义。”
\n
叶舟屏住呼吸,不敢靠得太近,生怕自己的呼吸会损伤那脆弱的纸张。这份新文件上的符号体系确实与《光之书》中的同源,但更加精细复杂,充满了旁注、交叉引用和层层叠叠的注解,仿佛是对原文本的深度解密和扩展说明。
\n
“这…这是什么?”他问道,声音因激动和敬畏而微微颤抖,几乎不敢触碰那承载着巨大秘密的页面。
\n
“我们称之为‘注释篇’,”艾莉丝解释,她的声音也带着一种近乎宗教性的庄严,“根据兄弟会最古老的传承记载,《光之书》并非单一文献,而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原理篇、注释篇和应用篇(applicatio)。索科尔相信布拉格天文钟是基于‘应用篇’的部分原理建造的——那是对知识的具体实践和物质化体现。但他多年来只找到了‘原理篇’,也就是你一直在研究的那份。而这份‘注释篇’,则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n
叶舟的思绪飞速运转,将所有线索串联起来。“那么注释篇解释了如何理解原理篇中的抽象符号和数学?就像密码的密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