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叶舟几乎一夜未眠。
\n
那张警告纸条像灼热的煤炭一样灼烧着他的思绪,每一个折痕、每一个墨迹都深深烙印在他的脑海里。台灯下,他第三次将纸条放在桌面上,用戴着手套的指尖轻轻抚平。“他们没告诉你全部真相。小心索科尔。l.”这几个字在他脑海中反复回响,构成一种令人不安的韵律。l是谁?是莉亚娜吗?那个在会议结束后匆匆一瞥的黑发女子?如果是她,她是怎么知道他在布拉格的?又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将纸条送入他层层安保的酒店房间的?
\n
更令人不安的是索科尔的短信,要求将周一的会议提前到周六早上。这与警告纸条的出现时间太过巧合,像两片严丝合缝的齿轮,转动时发出危险的咔嗒声,让人不禁怀疑其中是否有着精心的编排。
\n
窗外的布拉格渐渐沉寂,又缓缓苏醒。凌晨四点,城市笼罩在一片深蓝色的薄暮中,远处偶尔传来电车的嗡鸣和清洁工扫地的沙沙声。叶舟放弃了入睡的尝试,脖颈僵硬,眼皮沉重,但大脑却异常活跃,如同过载的电路。他起身,为自己冲了一杯浓得发苦的中国茶,然后再次坐到书桌前,打开笔记本电脑,接入酒店的安全网络,开始深入研究索科尔提前提供的数字档案。
\n
档案庞大得惊人,包含数百张《光之书》的高分辨率多光谱扫描图像,每一张都足以让一个符号学家心跳加速。还有厚厚一沓各种科学分析报告:碳-14定年、墨水成分分析、纸张纤维溯源、紫外线荧光成像、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数据冷峻而客观,指向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这份手稿的核心部分,确实可能源自牛顿所在的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然而,那些最奇特、最复杂的符号和图表,其风格和蕴含的概念却又远远超出了那个时代,甚至在某些方面,挑战着现代科学的认知。
\n
他特别关注那些显示牛顿私人符号和异常数学构造的页面。放大,再放大,直到像素格变得模糊。那些线条并非单纯的墨水痕迹,它们似乎蕴含着一种内在的律动,一种近乎生命的几何美感。在一个绘制着复杂螺旋结构的页面角落,他发现了与复刻本上相似的、几乎微不可察的针孔痕迹,排列成一个极小的等边三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