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字句句皆为儿子着想。
上次胡惟庸进宫时,早已将新政的利弊剖析得透彻。
许多政策虽有利于大明、有利于百姓,却会损害士绅利益。而这些人又掌握着喉舌之权,稍有不慎便会招致口诛笔伐。
正因如此,朱元璋虽比朱标更渴望推行新政,却仍旧选择循序渐进。
他不在乎自己的名声,却不愿儿子的威望受损。
况且他身体尚好,还有几十年时间为朱标铺路。
与其让儿子背负骂名,不如自己先扛下风雨。
然而,朱标只是淡然一笑。
“父皇,既然您已看透其中关窍,那由您来推行,难道结果就会不同吗?”
“难道您的名声就不重要?”
朱元璋见儿子朱标竟敢顶撞自己,顿时火冒三丈。
然而,不等他开口,朱标抢先说道:
“爹,您想想,这些事本就是对大明有益的,为何不做?”
“您说要亲自推行新政,儿子并无异议。”
“并非不顾及您的名声,而是儿子认为,这样的改革牵涉太广,影响只怕要延续数十年。”
“若没有咱们父子两代君王的坚持,恐怕难以长久。”&lt-->>;br>“况且,您是开国皇帝,有些事您能强硬推行,可儿子日后继位,未必压得住!”
“所以,儿子认为,若这些政策确实可行,不如咱们现在就着手推行!”
朱元璋低头翻了翻那本厚厚的奏疏,又抬眼看了看朱标,咂了咂嘴。
“啧,原来咱刚才想岔了!”
“咱还当你是在为自己登基后铺路,正想劝你两句。”
“结果,这摊子事是给咱准备的?”
“哈哈,合着这些活儿本来就得咱来干?”
“老话说养儿如还债,果然不假!”
“咱家标儿可真孝顺!”
见朱元璋阴阳怪气的模样,朱标不好接话,可马皇后却不惯着他,直接瞪了过去。
“重八,你给我好好说话!”
“我不知你们爷俩在商议什么政策,若真对大明有利,那就抓紧办!”
“可要是风险太大,弊大于利,那你们父子谁都不许碰!”
“咱们家犯不着冒险!”
得!
皇后一发话,争执立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