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火炮轰成渣了!”
”这才是我心目中大明军队该有的样子!”
朱元璋父子听得热血沸腾。
在清朝或许觉得这是天方夜谭,可明朝初期火器早已在军中广泛应用。
鄱阳湖水战,朱元璋就靠着火炮立下大功。
他们对火器的威力再清楚不过,只是从未有人如此清晰地描绘过火器的未来前景。
此刻,他们仿佛握住了通往强盛之路的钥匙!
朱元璋仿佛看到了大明军队所向披靡的景象,激动得满脸通红,一把抓住胡大老爷的袖子:“惟庸啊!这正是咱想要的!叫你回来太对了!快快帮咱实现这个!”
胡大老爷无奈地笑了笑:“陛下别急,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
朱标连忙安抚父亲,生怕他太过兴奋。
待二人平静些,胡大老爷继续说道:“我们都向往这样的场景,但问题可不少。就说火铳、火炮制造,没有大批专业工匠,如何保证质量和产量?”
”秦朝时就能做到弩机零件通用,现在大明能做到吗?”
朱元璋沉默了,但他并不气馁——工匠不够就培养,他还有的是干劲!
朱元璋稍一晃神便恢复了精神,胡大老爷见状含笑抛出第二个难题。
”工匠的问题姑且算你应付过去了。”他竖起第二根手指,”那官员呢?”
”寻常官吏怕是连工艺流程都弄不明白,更别说研制新型火器了。”
”难道要让那些满口圣贤书的读书人,去和工匠们鸡同鸭讲?”
胡大老爷说到此处,眼底闪过一丝促狭,慢悠悠地补充道:“再者,方才提到的士卒问题呢?”
”火铳、火炮威力虽大,操作可比刀剑复杂得多。”
”这又当如何?”
朱元璋的面色彻底阴沉下来。
他狠狠剜了胡大老爷一眼,仰头灌下整杯茶水,将茶盏重重摔在案上。
”惟庸啊,你这就不厚道了!”
”哦?臣何处不厚道?”
”今日尽说些危耸听之语,把大明说得千疮百孔似的。”朱元璋梗着脖子道,”可眼下国泰民安,哪有你说得这般不堪?”
见皇帝这般不服气,胡大老爷先是一怔,继而失笑摇头。
”陛下又错了。”
”盛世之下,隐患犹存。”
”您编撰的《皇明实录》,原意是为后世子孙立规矩吧?”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