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他实在有愧,这孩子虽流落到乡野,但确实最像臣年少时。若是能得太皇太后和陛下看重,臣也能对他少些愧疚。”
“那就这么说定了,他叫什么?改日你带进宫来,给哀家和陛下见见。”太皇太后笑容和气。
“郭恒,字清平。”郭远叹气,无奈道:“他被养父母收留,虽然同意归家,但不愿意改回姓氏,如今叫云启。”
“云姓,倒是少见。”太皇太后笑道:“这倒与受宋公所托,护送手书入京的那位虞姑娘有异曲同工之处了,她自称虞花凌,又说还有一个本姓,姓卢,范阳卢氏的卢。护送手书面呈哀家和陛下后,只求婚嫁自主。明明都快撑不住了,但依旧憋着一口气,让哀家答应她。她立了大功,哀家虽然犯难,但岂有不允之理?这些孩子啊,可见都是经历坎坷的孩子,但也知道念恩,生恩泯灭不了,养恩也一样。可见你这小孙子,是个知恩念恩的好孩子。”
郭远点头,“他刚回来,早晚要认祖归宗,臣不愿逼迫太紧,使之离心,太皇太后愿为臣多操一份心,臣感激不尽。”
“大司空说哪里话,尔等都是朝中重臣,与哀家一起辅佐陛下,劳苦功高,哀家与陛下自然不会亏待尔等。”太皇太后解决了郭远,又看向柳源疏,“柳仆射府的三公子柳翊,习武也有所成,宿卫军统领如今出了空缺,不知柳仆射可舍得放三公子来哀家和陛下跟前效力?”
柳源疏刚跟太皇太后不满硬刚了一通,此时自然说不出不愿意的话,他的三儿子柳翊,虽是嫡出,但自小纨绔,文不成,武不就,难为太皇太后为了笼络他,封他的口,让他答应,竟然给予了王袭的替位,他拱手,“臣自然舍得。多谢太皇太后和陛下赏识。”
太皇太后又对崔奇道:“清河崔氏人才辈出,令侄崔五公子崔彦,更是佼佼者,去岁治水,他当立首功,先皇本要封赏,却不巧他因其母亡故,回清河丁忧了。官员守制,丁忧三载,本是惯例。但哀家觉得,因张求一党,导致朝廷要革职一批官员,这样一来,如今多处空缺,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不若就让崔彦先回来,其母孝心可表,但朝廷需要人才,如此人才,崔尚书觉得呢?所谓先国后家。”
崔奇自然举双手同意,朝廷的丁忧制度,实在太长,有的人丁忧三年,就渐渐被人忘了,虽然有他在,他崔家的子弟不会被人遗忘,但有才华者,还是早早回朝更好,所谓兄弟相助,叔伯子侄相帮,才能撑起一个家族的繁荣。
他拱手,“太皇太后所极是,臣稍后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